2023年7月,广州某电讯企业的一批废旧电缆引发了一场复杂的法律纠纷。外包工人邓某某因涉嫌盗窃罪被警方刑事拘留,指控金额高达65万余元。面对重罪指控,邓某某坚称自己是受领导郜某某指示行事,却因“领导”的消失陷入困境。案件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?
一、废旧电缆的“生意经”
邓某某是一名普通的外包机电工人,负责工地的水电维护。2023年7月11日,郜某某——工地的机电主管,找到邓某某,称有一批废旧电缆需要处理,并承诺给予辛苦费。出于对上级的信赖,邓某某联系了废品站老板彭某某。当晚,电缆被运出工地,以24万余元的价格成交。
三天后,郜某某突然通知邓某某,电缆的“主人”正在追查下落,要求他尽快归还。邓某某迅速联系彭某某,将电缆退回,并退还了大部分赃款。然而,移动公司发现电缆数量与台账不符,认为邓某某等人涉嫌盗窃,最终报案。
二、律师的调查与辩护
案件移送检察院后,邓某某被指控盗窃罪,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。邓某某的妻子王某某委托广东德寰律师事务所的马平川、刘林律师为他辩护。
律师们发现,案件的关键在于两点:电缆的真实来源是否合法,以及涉案金额是否被高估。通过与邓某某的多次会见,律师们了解到,郜某某曾多次向邓某某保证电缆是“领导安排处理的”,并指示他如何操作。此外,邓某某在案发后主动退回了电缆和大部分赃款,积极挽回损失。
三、证据背后的疑问
随着调查的深入,律师们发现移动公司提供的电缆数量和价值存在重大疑问。根据废品站老板彭某某的供述,电缆的实际重量仅为3.28吨,价值约20万元,远低于移动公司报案时声称的65万余元。此外,工地的监控视频显示,电缆存放区域并未采取任何安保措施,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,这表明电缆的管理存在严重漏洞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律师们发现,电缆在退回移动公司后,曾被内部人员二次盗卖,导致最终清点的数量与邓某某退回的数量不符。这一事实被邓某某多次提及,但未被警方记录或调查。
四、法庭上的较量
在庭审中,马平川和刘林律师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辩护意见:
- 罪名争议:律师认为,邓某某的行为更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特征,而非盗窃罪。郜某某作为机电主管,有权管理电缆,邓某某的行为是在郜某某的指示下完成的。
- 涉案金额:律师指出,移动公司提供的台账数据缺乏客观性,应以废品站的实际交易金额为准。
- 自首与退赃:邓某某在案发后主动归案,并退回了大部分赃款和电缆,应认定为自首,依法从轻处罚。
经过激烈的法庭辩论,法官最终采纳了部分辩护意见,认定邓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,但涉案金额为28万余元,而非65万余元。同时,邓某某的自首和退赃行为被认定为从轻情节。最终,邓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罚金一万元。
五、法律的守护者
这起案件的成功辩护,不仅为邓某某争取到了公正的判决,也展现了马平川和刘林律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担当。在面对复杂的案情和强大的公诉方时,两位律师凭借细致的调查和扎实的法律功底,为当事人拨开迷雾,还原真相。
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,更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温暖力量。马平川和刘林律师用行动证明,无论案件多么复杂,只要坚持真相,法律终将为当事人带来公正。
六、结语
在法律的舞台上,每一场辩护都是一场与真相的较量。马平川和刘林律师用智慧与勇气,为当事人点亮希望之光。他们不仅是法律的践行者,更是正义的守护者。